top of page

立方重奏

CUBE BAND
CUBE BAND2

再壹波演出節目

打擊/方馨

方馨以獨奏、室內樂演奏者和樂團演奏者的身份活躍於各種音樂形態的表演,學習經歷含概西方打擊與傳統打擊樂器。文化大學中國音樂學系畢業後,赴英國深造五年鑽研西洋打擊樂,因對於打擊樂的熱愛多方嘗試不同的表演類型。2014年7月從英國倫敦皇家音樂學院畢業,以特優的成績取得藝術家文憑,是第一位以打擊樂主修獲得此殊榮的人,並且獲選為Mary Jobson Award的Ernest Hecht獎學金得主。2015年12月考取臺北市立國樂團,擔任定音鼓演奏員,同年於高雄衛武營舉辦個人回台第一場獨奏會「The Current-2015方馨打擊樂獨奏會」。2017年入選第二屆JPG擊樂實驗室並於隔年9月於台大雅頌坊舉辦 「Redefine—擊樂X電子X互動」。2018年6月於台北市中山堂光復廳舉辦「2018方馨打擊獨奏會」演出。​

 

古箏/楊懿惟​

箏樂演奏者楊懿惟,擅長以細密幽微的音色變化與流暢鮮明的音樂張力詮釋出多彩之音樂語境。畢業於國立臺北藝術大學音樂學研究所、國立臺南藝術大學七年一貫制中國音樂學系。曾參與心心南管樂坊、梨春園北管樂團、亞洲作曲家聯盟、現代音協樂團、小巨人絲竹樂團、雙溪樂集等團體之演出,除涉略臺灣傳統南北管音樂外,也積極接觸當代音樂並首演多首獨奏及室內樂作品,與各類心氣相投之藝術家交織出當代箏樂的深沉與遼闊。近年重要之演出,包含隨小巨人絲竹樂團參與2017臺灣國際藝術節「《山水渲》x《風月染》」,隨現代音協樂團參與2017臺北國際現代音樂節「璀璨新視界─現代音協委創首演作品音樂會」;同年亦於國家演奏廳舉辦「上善若水:箏樂中的水意象─楊懿惟古箏演奏會」。此外,亦隨雙溪樂集參與2019「雙溪樂集─不識東西」音樂會,並於同年歲末參與捌號會所舉辦之「再壹波藝術節」系列音樂會。​

 

琵琶/蘇筠涵

蘇筠涵演奏真摯樸實、尤重音樂本身的語言線條與自然的情感表達,活躍於舞台,積極參與各類琵琶作品的演奏探索與合作。2019年舉辦琵琶獨奏會《不同空間的對話II》,與一部曲相隔十年,二部曲融會傳統與當代琵琶經典曲目,彙整蘇筠涵各階段的音樂歷練成果。畢業於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音樂系博士班,現擔任國立臺北藝術大學傳統音樂學系兼任琵琶講師。除實踐傳統琵琶、修習南管音樂與現代國樂的演奏,蘇筠涵亦長期致力於琵琶新作品的演奏探索與跨界嘗試,2013與2015年國際電腦音樂與音訊技術研討會演出琵琶相關作品、2016年參與泰國MUPA藝術節,演出中野浩二《世界風景I》與臺灣作曲家蔡凌蕙作品《佛跳牆》等。

1
2

皿樂隊

Vessel
皿樂隊

再壹波演出節目

林格維

林格維為一合成器、電聲以及數位樂器應用之作曲家,作曲風格廣泛融合自古典音樂、爵士音樂、電子音樂。畢業於臺北市立大學音樂學系,主修理論作曲,副修鋼琴,役畢後投入兩個不同領域持續創作,分別為獨立搖滾音樂場域,以及劇場音樂設計。

 

2010年管弦樂作品《四月七號「焚」》發表於臺北市中山堂、鄭南榕基金會舉辦之追思會儀式呈現。2012年《獨角戲》為大提琴所做的獨奏曲,獲TMC 國際作曲大賽殊榮。2014年起開始跨足戲劇音樂作品,擔任劇場配樂或音樂設計,如《傾城之戀的生存之道》、《九十九封告白信》 、《看!我的左臉比較光滑YO》、《無感傷痛》、《小艾友夫》。2018年參與由捌號會所與韓國Sori Festival合作交換節目- 《Taiwan Focus》 之編曲以及鋼琴演奏,於全州演出。

 

皿樂隊

皿,象徵其音樂來自台北盆地,亦象徵著聚合事物之器,積攢自微而廣的社會切面於皿中,聚合發酵成憤怒與脆弱美麗的節奏、旋律。由作曲家林格維2018年發想創團計畫,成員以合成器、電鋼琴、吉他、貝斯、爵士鼓和提琴們壓磨出來樂隊的聲音,不能只是溫柔而已,還有一些鋒利的角度。

3

吳欣澤 AZeR

Uz AZeR
吳欣澤

他是一名用音樂寫生命長詩的臺灣噶瑪蘭族裔吟遊歌者,同時也是臺灣首位印度西塔琴音樂創作人,現為「西尤島融合樂團」西塔琴手兼主唱。創作靈感多來自神話與傳說,並致力於世界音樂融合研究,及傳統人聲傳承與開發,多次前往印度學習西塔琴奏唱與世界音樂融合。這次,他將與創作型爵士鼓手曾淵明合作二重奏,從太平洋到印度洋,以噶瑪蘭文化為詩,融合世界音樂為篇,在樸質的太平洋人聲、古印度西塔琴音與爵士鼓的極致交融中,勾勒出更深邃的音樂風景。

再壹波演出節目

4

姜泰煥三重奏

Kang Tae Hwan Trio
姜泰煥三重奏

再壹波演出節目

1990年代末期,姜泰煥三重奏橫空出世,他們獨特的音樂哲學,改變了廣大聽者對聲響的定義。幾乎代表了整個韓國即興音樂歷史的姜泰煥三重奏,以傳奇的中音薩克斯管演奏大師姜泰煥(Kang Tae Hwan)為核心,結合韓國打擊樂家朴在千(Park Je-Chun)和鋼琴家美妍(Miyeon)的夢幻組合,在不斷追求音樂可能性的態度下,成功創造出融合爵士、當代古典及韓國傳統音樂的獨特聲響,讓音樂展現無與倫比的力量。2010年起蜇居數年的他們,2017年再度重出樂壇,繼續以赤子般的熱情追求新的音樂語言,用令人驚嘆的表達能力,呈現獨一無二的音樂震撼。

5

黃燕忠 & 林欣潔 & 徐又新

林欣潔

再壹波演出節目

作曲/黃燕忠

國立維也納音樂大學作曲系畢業,第十八屆金曲獎最佳宗教音樂專輯獎得主,第十九屆傳統暨藝術類金曲獎最佳作曲人入圍獎,台南應用科技大學音樂系作曲組教師。

 

鋼琴/林欣潔  

曼哈頓音樂院鋼琴演奏博士,師事被譽為Vladimir Horowitz唯一女繼承人及二十世紀具影響力之傳奇鋼琴家大師 Constance Keene。 獲得紐約國際青年演奏家大賽首獎,於卡內基演奏廳舉行紐約首演獨奏會。多次應著名作家及紐約古典樂電台WQXR音樂節目主持人 David Dubal邀請,在其主辦音樂會及音樂節目中演出,於紐約國際鋼琴音樂節中Dubal讚譽欣潔具有高貴優雅、由衷誠摯的演奏又時時帶給觀眾不預期的驚奇。曾任教於加拿大多倫多皇家音樂院,現任台南科技大學音樂系所專任助理教授,並兼任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音樂系所。

 

鋼琴/徐又新

美國密西根州立大學鋼琴演奏博士,畢業於國立臺北藝術大學及研究所,獲得美國密西根州立大學全額獎學金並擔任伴奏助教赴美深造。曾師事王雅萍、楊曉如、鐘明里、許明芬、郭姿妤、魏樂富以及范克萊本鋼琴大賽得主 Panayis Lyras。

在學期間也向 Vladimir Viardo、Ruth Slenczynska、劉孟捷等國際知名大師學習。2011年7月畢業回台後,多次舉行個人獨奏會和室內樂的演出,現任教於台南應用科技大學、屏東大學及高雄、屏東各級音樂班。

 

6

鄭伊里

Cheng I-lly
鄭伊里

再壹波演出節目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音樂系作曲碩士,阿姆斯特丹音樂院電子音樂碩士,其主要領域專注於即時電聲結合樂器與裝置表演,現任教於國立台北藝術大學與輔仁大學。自幼接受古典音樂教育,五歲開始學習鋼琴,十歲學習大提琴。此外作品多次獲得肯定,曾獲教育部文藝創作獎作曲組首獎特優、采風樂坊絲竹作曲比賽第三名、臺北數位藝術獎入圍、兩廳院樂典—國人音樂創作甄選入圍、國際電腦音樂與音訊技術研討會 (WOCMAT2009/2011)、國際電腦音樂研討會 (ICMC2016、2017)、國際達姆斯特音樂節 (Internationales Musikinstitut Darmstadt 2016)、國際作曲家交流會議 (International Rostrum of Composers 2010)、國際現代音樂協會世界音樂日 (ISCM World Music Day 2017) 演出。

bottom of page